查看原文
其他

你不了解的这些法学院,都很棒

青法平台 青苗法鸣 2020-10-01


编者按

又是一年考研复试时,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距离2019年高考仅有百日,距离2019年12月考研,也只有不到300天。从本科到硕士、博士,求学路上我们始终需要面对择校的问题。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适合长远发展的,考试竞争难度适中的学校是无数青年学子不断探索但仍然迷茫的问题。由于学科建设发展的历史原因,就法学学科考研而言,多数学子关注的都是“五院四系”这些传统法学院校。近年来,虽然报考清华法学院、上交凯原法学院、浙大光华法学院、对外经贸法学院等综合性大学法学院的学生越来越多。但就青苗法鸣所掌握的数据和讯息来看,法学考研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


众所周知,一旦都往一个地方挤,那被淘汰的自然很多。因此,很多同学考研失利,并不是自身实力有多差,而是没有选择一个适合的目标院校。这里面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信息不对称的劣势,不知道除了那些耳熟能详的院校之外还有哪些好的选择;所谓的“名校情结”影响着大家的选择,把考研当做继高考之后的第二块跳板,心心念念地想着非“清北人”不读;更有一些同学单纯地从一个点去比较本科院校和考研目标院校,担心“这样的目标”是不是“吃了亏”,而没有综合分析院校整体实力、地域、专业、学习氛围、导师情况、就业趋势、考试难度和自身读研的需求等要素,从而盲目选择。因此本文无意为法学院校排名,而是希望介绍一些大家第一印象之外的学校,给2019年高考、考研和考博的青年学子提供更大的选择范围,并使得大家知道选择之前,我应该了解哪些因素,从而确保选择不是盲目、激情或随大流。


本文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中南大学法学院院长陈云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李昊副教授、中南大学法学院彭南勇同学、南京大学法学院王佩思同学的帮助,青苗法鸣在此一并致谢。


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A类建设高校,有工、理、管、文、法、经、哲、教育、医和艺术10个学科门类,综合实力强大。学校位于北京,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发展优势。


北航法学院成立20余年,在2017年第4轮学科评估排名中,位居全国第15名(并列),其中人才培养质量排名第13名。北航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因此,选择北航不存在“学位短缺”的问题。


北航法学院师资力量雄厚。近60位专业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且拥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比例均超过90%,因此师资队伍的高学历和国际化程度很高,这对于有意留学的朋友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其中法学院院长为我国著名民法学家龙卫球教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中美富布莱特学者。各学科大佬还有民商法刘保玉教授、经济法任自力教授、国际法孙新强教授、民诉肖建华教授等。整体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23人,讲师15人。中青年教师队伍力量非常强大,70后和80后师资占较高比例,如宪行的王锴、杨登杰、翟志勇、毕红海、田飞龙,民诉的刘颖,刑诉的初殿清、吉冠浩、裴炜,刑法的孙运梁、王海涛、王永茜,法理的明辉、泮伟江,民商的周友军、周学峰、李昊和国际法的夏春利等。上述优秀青年教师中,多数有留德留日经历,对大陆法系国家法律有着较为完整的认识和集聚式的研究实力、研究成果。此外,北航法学院还聘请了50余名国内外著名法学家、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担任兼职教授或兼任导师。


从学科发展来看,北航法学院依托学校良好的理工类专业实力,大力发展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其中民商法、宪法与行政法在国内处于一流水平,航空航天法、网络信息法、科技法、知识产权法,在国内众多法学院当中,特色鲜明。真正实现了文理交融,学科交融,较早地实现了法学部门向法学领域研究的转变。学院学术研究氛围良好,打破传统法学院教研室的界限,基于师生自由组合的学术兴趣,相继成立了“东亚传统法律文明研究所”、“政治宪法学研究中心”和“农村法律政策研究中心”等10余个非实体组织类研究中心,有效地整合了学术资源,实现了矩阵式发展。近年来,在教义法学、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新型民事权利保护、电子商务法、虚拟空间治理等多个领域产生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学院与美、德、荷、日以及台湾地区的高校有着较为密切的交往,全年各类国际论坛、国际院校宣讲不断。北航法学院开展书院制、阶段式、一体化、导师制、小班制教学培养,读书会、讨论会、座谈会丰富多样,课业论文要求严格,学风严谨,杜绝划水。


就业情况良好。2018年,北航法学院本科毕业生53人,其中国内升学17人,出国留学11人,就业24人,留学率高达21%。法学硕士和博士就业率分别高达96%和100%。2011-2017年,法学院毕业生进入国家党政机关人数始终位于全校第一。


北航法学院每年招收50余名本科生,80余名硕士生(其中法律硕士大约二分之一),5名博士生。硕博招录的竞争难度低于清华、北大、人大乃至政法大学。因此,对于向往综合性大学,有理工科背景,对文理交叉学科,前沿学科感兴趣,有留学规划尤其是德日国家,期待在一线城市学习就业的青年学子,可以考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02

中南大学法学院

中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部省重点共建高水平大学,其于201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入选“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2018年,中南大学独揽七项国家科技奖,位居中国高校获奖榜第三。


中南大学法学教育创办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由原中南工业大学法律系演变而来。2002年5月,学校整合资源组建法学院,由著名经济法学家、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漆多俊教授担任首任院长。法学院拥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博士点也已经覆盖所有二级学科,并设有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法学院办有《民间法》(CSSCI来源集刊)《经济法论丛》、《行政规制论丛》、《法治中国》等学术出版物。


中南大学法学院发展迅猛。因中南大学法学院未参与教育部前三轮学科评估,所以榜上无名。但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评估当中,直接被评为B+;不仅被誉为本次评估中的最大黑马,还被誉为进步最快的法学院。2017年,在上海软科排名中,中南大学法学学科获得全国第17名的成绩。2018年7月26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全国首次法学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结果,中南大学被评为B+。近年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公关项目的成功中标、四届“法治政府·湘江论坛”的成功举办、年度“中国法治实施报告”的发布等重要学术会议和活动,极大提升了学院的影响和地位。


中南大学法学院十分注重交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法学院依托湖湘厚重文化底蕴以及凭借中南大学优势理工学科,采取超常手段发展交叉新型学科。法学院着力推进由陈云良教授带头的医疗卫生法、周刚志教授带头的文化法、何炼红教授带头的知识产权法等新型交叉学科的研究。另外,学院还积极推动教育法、网络法等新型交叉学科的研究,也聘请了各实务部门的专家参与到院内学科建设当中,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值得一提的是中南大学医疗卫生法研究中心是国内较早成立的卫生法研究中心,也是级别最高、学科整合最好、梯队最完整的卫生法研究中心之一。中国文化法研究中心也是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文化部、湖南省文化厅相关领导支持下设立的重点科研工作室。知识产权研究院还获批"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法学院各位老师的不断努力下,各新型学科已日渐成为国内乃至世界有影响力的新型学科。


中南大学法学院十分关注党和国家的重大需求,关注法治实践。法学院从2013年起,每年都会与中国行为法学会共同组织编纂并发布《中国法治实施报告》。《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16》更是入选了“2017中国法学教育十大新闻”。目前,《中国法治实施报告》已经成为了中国法学界的重磅报告。法学院陈云良教授也参与了湖南省“法治政府三部曲”中的《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与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前期起草工作的撰写。2018年,随着中南大学医疗卫生法研究中心、中南大学教育立法基地入选CTTI增补智库,法学院已经有包括中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中南大学中国文化法研究中心、中南大学统一战线参政议政工作室在内的五家智库入选。中南大学法学院已经成为入选CTTI智库数量最多的法学院。


交叉新型学科同时也带动着传统学科的发展。目前,中南大学法学院师资配备优良,主要有法理学的谢晖、胡平仁、彭中礼、杨清望等;民商法的蒋建湘、许中缘、余卫明等;经济法的漆多俊、陈云良、刘继虎、李国海、王红霞等;宪法行政法的江必新、敖双红、周刚志等;国际法的刘益灯、毛俊响、王历等;环境法的陈海嵩、颜运秋等;知识产权法的何炼红、刘强等;诉讼法的杨开湘、唐东楚、陈文曲、邵华等。


法学院的国际化程度较高。目前,法学院与耶鲁大学、乔治城大学、格罗林根大学、柏林大学、蒂尔堡大学、明斯特大学等都有长期的交流与合作。部分国外高校还与法学院签署了联合培养、交流协议,学生出国留学率也在逐年上升。此外,法学院的奖学金覆盖率高达50%以上。在就业方面,法学院的就业率一直名列全校各个专业的前列。


03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南师大法学院是江苏省内底蕴最深厚、影响力最为广泛的法学院之一。在2017年底教育部发布的第四轮法学学科评估结果中,南师大法学院法学专业排在B+的位置,而在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南师大法学院法律硕士专业排在A-的位置。


南京师范大学属于在师范类高校中较早探索法学教育的一批,1986年即在原政治教育系下创建法学教研室,开展法学教学科研活动,2001年成立法学院;2000年,法学理论专业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取得博士学位授权;2003年,诉讼法学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同年获准设立省内第一个法学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法律硕士授权点也与同年获得批准;2003年,南京师范大学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合作培养刑事司法学硕士项目获得教育部批准;2006年,南师大法学院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和华政、吉大、中南财大等传统法学强校同批获得江苏省首家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4年,南师大法学院成为江苏省“江苏高校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牵头单位;2015年,依托南师大法学学科建设的“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成为江苏省首批重点新型高端智库; 2016年6月,南师大法学院《法治现代化研究》期刊成为江苏省内唯一的法学专业期刊。


南师大法学院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其中,南师大法理学科的公丕祥教授系首届“全国十大中青年法学家”之一,曾任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夏锦文教授系江苏省首届“十大中青年法学家”之一,并获“全国十大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现为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党委书记,曾任镇江市市委书记等职务;民诉法学科的李浩教授现为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江苏省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法学院青年教师中,姜涛教授(刑法)、屠振宇教授(宪法)、倪斐教授(经济法)、方乐副教授(法理)、姚远副教授(法理)、王彦强副教授(刑法)、张凇纶副教授(民法)、刘涛博士(刑法)等在各自领域内已有众多具有特色的研究成果,部分人已是国内青年学者中的佼佼者。


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南师大法学院在区域法治发展、司法制度改革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法学院把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史、法治现代化研究、司法制度研究等作为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的主要方向,各学科教师围绕着这个大方向进行研究,在区域法治发展、司法制度改革等方面做出了不错的成果。据南师大法学院院长蔡道通教授介绍,法学院的教师大量参与到江苏的地方立法、司法和行政执法研究工作中。这些实践应用也为法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非常好的资源和平台。目前,南师大法学院和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为首的江苏省内多家法院、检察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其校友遍布江苏公检法系统和律师界。


南师大法学院考研试题侧重基础,题型稳定,复习量适中。2019年,法学院计划招收统招法学硕士33人,统招法律硕士(法学)29人,法律硕士(非法学)83人,上述数据,在2018年则分别是36人、24人、92人,数量远多于省内另一老牌法学院南大法学院及新兴的东南法学院,考虑到南师大不弱于前述两校的学科实力和在江苏省实务界的强大影响力,不能不说报考南师大法学院具有极高的性价比。此外,南师大有设立“高质量生源调剂计划”,每年预留一定的招生名额,供本科毕业于高水平大学且报考高水平大学的考生调剂,近年来,大批毕业于“五院四系”及诸多985大学的考生通过该计划进入南师大法学院就读,进一步改善了南师大法学院的生源结构。在笔者看来,对于想要通过考研改变自己本科出身的,尤其是将来想要在江苏省内就业的法科生而言,南师大法学院是“五院四系”之外的不错选择。


04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素有“清北人师”四大名校的说法,“师”当然指的就是北京师范大学。北师大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入选“211”、“985”以及“双一流”高校建设名单,名气与实力均为一流。北师大虽名有“师范”二字,但却是一所彻彻底底的综合性大学,其最好的专业是教育学与心理学。法学虽然不是北师大的王牌专业,但也颇为不俗,在2017年第4轮学科评估排名中,北师大的法学专业位居全国第16名(并列)。


北师大法学院成立于2006年,时间虽短,却属后起之秀,师资力量十分强大,包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3人、教授40人、副教授36人、助理教授10人,获得国外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超过20%。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北师大法学其实是两院一体,除了法学院之外,还设有全国独有的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简称“刑科院”),专司刑法学以及刑诉法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北师大法学院与北师大刑科院编制独立,密切协作,共同构成了北师大法学学科的整体。因此,北师大的法学强势专业就是刑法,其实力即便放诸全国也在前列。


2017年北师大刑科院共招生30人,其中刑法22人,复试线355,刑诉法8人,复试线360;2018年与2019年招生范围有所扩大,均招生34人,其中刑法25人,刑诉法9人。北师大法学院学硕招生人数则比较少,平均每个专业1-3人左右;法硕招生众多,为180人,其中80人预留推免,名额充足。下附2017年北师大法学院考研报录比,仅供参考。


05

中国社科院大学政法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创办于2017年5月,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为基础,整合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本科教育及部分研究生教育资源。(新成立的社科大政法学院还没有自己的官网,想了解更详细的信息可以查阅“中国法学网”中“法学教育”一栏(https://www.iolaw.org.cn/list.aspx?id=19&page=2))


教师资源:

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有着豪华的研究团队,尤其是民法学领域,完整的法律硕士研究生导师组名单如下(https://www.iolaw.org.cn/showNews.aspx?id=67440)。上面的名单中不乏,梁慧星、孙宪忠等著名学者,但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导师都直接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具体可参见社科大官网公布的报考年份《硕士招生专业目录》,2019年版本链接如下http://www.gscass.cn/upload/201809/20189191421511271484383.pdf)。


图书资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拥有学术界领先和独一无二的文献资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部图书馆藏书170.6万册,研究生院图书馆藏书40.5万余册,各院所图书馆藏书342.9万册。历史研究所、文学研究所、考古研究所等图书馆分馆,更是以专业性强、门类齐全、所藏善本孤本的数量和质量在国内专业图书馆中名列前茅,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知名度。


期刊资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拥有国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规模最大、学科结构最完整、综合实力最强的学术期刊群。全院拥有学术类期刊82种,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学科领域的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法学所主办的《法学研究》、《环球法律评论》均为中国法学核心科研评价来源期刊,《法学研究》更是被视为中国法学的三大权威期刊之一。


学制与招生人数:

法学学术型硕士学制为3年,法硕(法学)学制为2年,法硕(非法学)学制为3年。2019年社科大拟招收法硕(法学)36人(其中推免18人),法硕(非法学)190人(其中推免95人),法学学术型硕士40人。2018年社科大已完成的录取工作中,法硕(非法学)录取164人,最低分为315,法硕(法学)录取34人,最低分为326。


生活条件:

虽然社科院法学所是在北京的中心,离故宫也很近,但真正学生们学习生活的地方却位于北京的西南郊区,良乡大学城区域。这里的资源条件恐怕就没有那么优秀了,不论是去清北听讲座、国贸实习、故宫游玩、三里屯逛街,甚至于去社科院自己的法学所参加各种活动,都有较长的车程。

好在,校内住宿环境在北京绝对算得上一流,双人间,暖气空调,以及碾压清北的独立卫浴,以及据说还有男女混住一层。


综上,社科大有着优秀的学术、政治资源,碾压多数北京高校的住宿条件,不算很高的报考难度,可谓“高性价比”。


06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为三大主体学科,文学、哲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该校位于北京,具有很强的地理发展优势。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是近年来国内发展速度最快的法学院之一。作为传统财经类院校,其法学学科在2017年第4轮学科评估排名中位居全国第29名,且上升速度极快。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拥有一批国内一流的学术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现任院长为尹飞教授,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3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30人。学科带头人陈华彬、郭锋、蒋劲松、曾筱清、曹富国、尹飞、高秦伟、郭华、邢会强、王克玉等均为学术成果丰硕的知名法学专家。多位教师受聘住建部、财政部等省部级单位专家顾问。中央财经大学定位为研究型大学,法学院学术气氛浓厚, 2005年至今,共出版专著100多部,发表论文600多篇,学院教师主持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纵向课题、国际性课题约50项,到账研究经费达700余万元。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将本科教育作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作为重点,因而十分重视学科建设。学院的法学教育依托财经类院校的学科优势,借助经济学、管理学学科特点,在培养具有复合知识结构的本科生、研究生方面形成了鲜明的财经法律特色。在学科定位和发展上,拥有经济法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诉讼法学、刑法学、金融服务法硕士学位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培养税法、金融法、商法、民法、宪法行政法、刑法、国际法等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并招收相应学科的博士后研究人员。本学科经济法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证券法》为国内首门省部级精品课程。同时,学院设有国内第一家金融服务法研究中心,是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会长和秘书处所在单位。


基于国际化培养的目标,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学院在国际交流合作上具有突出的表现。学院与美国芝加哥大学肯特法学院、美国马里兰大学法学院、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法学院、挪威奥斯陆大学法学院、乌克兰基辅国民经济大学法学院、日本青山学院大学法学院、台湾中原大学法学院、瑞士再保险公司以及日本东南亚人寿保险振兴中心(OLIS)等20多所国外大学及港澳台地区大学法学院、知名跨国公司及公益机构签署合作交流协议。


2019年,学院预计统考招生法学硕士共17人(今年不统招刑法方向),法律(法学)38人,法律(非法学)70人;法学硕士和法律(法学)招生人数较2018年有小幅度下降。全日制法学硕士实行大类招生模式,所有专业初试和复试内容一致,所有复试考生按总成绩由高到低排序结合个人专业志愿和招生规模确定录取专业。根据学院2017、2018研究生招录情况,2018年法学硕士统考招录比为141:25,2017年为210:25,同时实际录取人数均小于招生计划。在北京一众大热高校中,相对竞争压力要小很多。


总而言之,依托于地区优势及经济管理等学科优势,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发展潜力巨大。有志于从事经济法、金融法、民商法等方向研究或实务的,以及对国际交流有需求的同学,可以重点关注一下。


07

天津大学法学院

天津大学是由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天津市、国家海洋局共建,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的首批重点建设大学,也是拥有悠久历史的近代第一所大学。在学科建设上,天津大学以化学工程与技术等工科见长,但学校近年一直在推动经、管、文、法、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


1994年1月天津大学正式设立经济法专业,1997年11月成立法学系,2015年6月17日正式复建法学院。天津大学法学院复建仅三年,因而大多数法学学生对其关注度较低,但实际上其在法学院校后起之秀中表现相当不错,近年来发展迅速且资金充足。


天津大学法学院规模较小但师资方面并不缺少亮点。现任院长孙佑海教授,同时兼任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在环境法学研究上收获颇丰。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2人,教授15人,副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共29名。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杨立新教授、张卫平教授、戴长林教授均为天津大学法学院卓越教授,金斗焕教授为天津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学院复建三年来,获批省部级以上项目50余项,承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与青年项目5项。2017年,杨立新教授以天津大学法学院为发文单位发表2篇CSSCI期刊论文,2018年发表5篇。可见,天津大学法学院虽然年轻,但在人才引进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


在学科建设上,学院设有本科专业: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法学。二级学科硕士点:经济法、民商法、国际法、知识产权法、环境与自然资源法、刑法。专业学位硕士点:法律。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学院设有最高人民法院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研究基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中心、中国智慧法治研究院、中国绿色发展研究院、中国行为法学会司法行为研究会秘书处、天津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秘书处、刑事法律研究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科技法学研究所、金融法研究中心、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等机构。同时,学院与耶鲁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莱斯大学、纽约大学、杜克大学、美国里士满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悉尼大学、悉尼科技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庆应大学、印度Jindal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社会团体建立了合作关系。


在研究生招生上,近两年情况相似。2018年,法学院共招生全日制47人(含推免生20人)、非全日制45人。(2019年,法学院共招生全日制46人(含推免生12人)、非全日制45人)法学硕士不区分研究方向。根据2018年的数据,全日制法学硕士最终录取5人,全日制法律硕士最终录取28人,且法律硕士一般会接受校内外调剂。


总之,作为新兴的法学院,天津大学法学院具有较为优质的师资及学科资源,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为止学生的关注度较低,可能相对竞争压力会小很多,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08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位于中国上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工程”、“211工程”,设有研究生院和国家大学科技园,是教育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学科具有20年的办学历史。2016年2月撤系建院,由著名法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张志铭担任名誉院长。学院现有教职工51名,其中教授15名,副教授1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1名,多数教师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高校,并有海外学习访问经历。自2010年以来在CSSCI上发表论文近20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及其它省部级项目30余项,参与多项上海市地方立法工作。教师的年龄分布均匀,但多以70年代的青年教师为主,均有较高的学历背景以及丰硕的研究成果,并且绝大多数的教师有海外留学或者作为访问学者的经历,在国外的期刊杂志上发表有大量的作品或翻译作品。在社会兼职方面,多名老师曾经参与过我国法律的起草工作,曾主持或正在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参与国际项目的主持与实施。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开设法学本科专业,设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学、民商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教育法学等方向,在法律社会学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其于2018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娱乐法的课程,由上海天尚律师事务所提供专项课程体系建设资助。


2019年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预计招收法学硕士不分研究方向共20人,按照法学一级学科招生,入学后结合指导教师与学生互选确定二级学科专业方向培养。主要专业有: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含社会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含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教育法学;法律硕士(非法学),不分研究方向30人(2019年招生简章)。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法学专业考研报名人数为73人,上线人数为13人,统考共录取11人,录取比例为15%;非法学专业考研报名人数为238人,上线人数为32人,统考共录取27人,录取比例为11.3%。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具有较好的地理位置,在上海这座发达的城市相应会有更多的学习与工作资源,同时华东师范大学提供与两百多所学校的交流机会,包括与美国,英国的国家顶尖学府的合作,能给学生提供国际化的学习与成长的平台。虽然学院的成立时间相对短暂,但是其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并且借助较好的地理优势,在未来的几年里将会有很大的发展。


09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上海财经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法、文、理、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位于上海,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上财法学院成立于1998年,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职业评估中位于34名。法学院现设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设立面向国际学生的全英文LL.M项目及全英文法律金融学博士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含经济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国际法学、民商法学、法学理论、法律史、刑法学、诉讼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等九个法学硕士点)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法学硕士以法学学科为基础,依托及整合学校居国内领先水平的经济、管理学科的丰厚资源,重点突出民商法、经济法(尤其是金融法、财税法)和国际经济法的内容。


上财法学以财经法学为特色,经济法、民商法、国际经济法方向师资较强,有法律经济学、法律金融学、财经法学等博士点。师资力量雄厚。61位专业教师中,著名教师有经济法:王全兴(劳动法国内大牛)、单飞跃(前湖南大学院长、经济法理论大牛)、刘水林(纯学术派大牛);国际法:廖益新(国际税法专家,厦大法学院前院长)、周仲飞(国际银行法大拿,上海市第一家法学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当然还有单海玲、宋晓燕等平易近人的教授。环境法郑少华、民商法马洪等等。70、80年代的青年教师比例超过一半,青年教师中拥有博士以上学位的比例超过90%,拥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也达到了青年教师的一半比例,师资队伍实力雄厚,人才济济。上财突出英美法式的案例教学、法律方法、职业训练的特点,开设模拟法庭、模拟仲裁庭。法学院与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及金山区人民检察院、富兰克林事业群等单位长期合作,每个学期末举办法律职业发展论坛。同时学院邀请兼职导师和校内导师就法律职业发展的重点话题展开对话和讨论,迄今为之已经举办了八届,主题包括实验实践性课程、法律职业的选择等。


上财法学院2018年研究生报考人数为1108人,拟录取人数为22人。其中法学硕士报考205人,经济法录取6人,民商法录取4人,宪法学和行政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分别录取1人。法律硕士(非法学)报考589人,录取7人;法律硕士(法学)报考224人,录取1人。可以说是竞争相当激烈。


上财在江苏、浙江、上海有庞大的校友资源,在银行、证券、基金、外企、国企影响力很大,因每年都会有很多企业来上财招聘,法学生的就业状况良好,连续多年高于95%的就业比例。在研究生选择上财,是一个相对而言不错的选择。


10

东南大学法学院

东南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2017年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名单。经过长达115年的创业发展,东南大学已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占地面积5888亩,建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


自2006年东南大学法学院正式设立以来,经过二十余年发展,法学院办学规模不断壮大,办学质量日益提高,已成为我国法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形成了与学校“双一流”建设相匹配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法学院现有包括法学本科专业、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法律专业学位硕士点和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在内的完整的法学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借力自身工科优势,创新“法学+工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交叉性、团队式、实务型”的办学特色,可谓“探索出一条在理工科强势大学培养法科人才的特色之路”。


师资结构合理,实力雄厚。东南大学法学院建有一支以“双江双杰”为领军人才的优质师资队伍。法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2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8人,讲师12人;45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78%,教师博士比例近100%,海外经历教师约45%。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2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教育部法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以及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省十大优秀青年法学家、省“五个一批”人才人、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六大高峰人才”、省高校“大学生最喜爱教师”、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16人次。


其中副校长周佑勇是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法学院院长刘艳红教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入选了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曾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诸多称号。70后、80后师资占据较高比例,如民商法教研室的冯煜清、高翔、黄喆、刘明全等,刑法教研室的陈洪兵、李川等、宪行教研室的周佑勇、陈道英、李煜兴等。总体上而言,教师队伍年轻化、国际化,是一支既有高端领军带头人,又有充足的青年优秀教师人才储备的创新团队。


科研成果显著,竞争力强。建院以来,法学院科学研究获得跨越式发展,科研成果硕果累累,学术创新力持续上升。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0余项,其中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6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共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4项(其中重大2项、重点5项)、省部级项目100余项;发表SSCI、SCI期刊论文4篇;发表CSSCI来源期刊论文5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100多部。据中国法学会官网“中国法学创新网“CLSCI(中国法学核心科研评价来源期刊)论文他发数统计排名,五年来始终排名全国前20强,其中宪法与行政法学、刑事法学稳居全国前10强


法学院注重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已独立主办或承办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外工程承包风险防控论坛”、“第六届中日刑事法研讨会”、“中日医事法研讨会”、“海峡两岸工程法研讨会”“第四届国际人道法师资培训班”等国际性学术会议。邀请了菲迪克合同委员会主席卓尔坦 ・ 扎浩尼教授、柏林大学思巴田 ・ 霍克教授、金德霍伊泽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李本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法学院 Terry Price 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西原春夫教授、甲斐克则教授、台湾地区王泽鉴教授等大批境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交流。派出教师和学生出国出境访问学习近百人次。法学院致力于发展与国内外著名法学院校的稳定合作关系,为本学科加强关于两岸四地法学比较研究以及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的研究,及时把握本学科海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与渠道。目前已与众多境外知名高校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美国的天普大学法学院、华盛顿大学法学院、俄亥俄州立大学法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院、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台湾政治大学法学院等均与我院建立了合作关系,符合条件的在校学生可申请欧美及港澳台高校交换生计划与合作培养项目。因此对于有留学意向的同学来说,东南大学法学院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就业状况良好。东南大学法学院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国家司法、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律师事务所等服务机构,从事法官、检察官、律师、公务员、公司法务等职业,优秀毕业生可按学校规定获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及进行硕博连读。近年来,东南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生升学、就业率稳定在 96% 以上。


11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苏州大学坐落在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古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和江苏省政府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其前身为蜚声海内外的东吴大学法科。二十世纪上半叶,东吴大学以法学教育享誉海内外,时有“南东吴、北朝阳”、“法官出朝阳,律师出东吴”之称。在2017年第4轮学科评估排名中,法学专业位居全国第20名。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整体师资队伍学历层次高、结构合理。现任法学院院长为胡玉鸿教授,63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1名,副教授26名;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43人。绝大部分具有海内外名校博士学位;年龄结构合理,形成了老中青有机搭配的学术梯队。学院教师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35项,省部级项目85项。根据中国法学创新网统计,王健法学院教师发表的法学类核心刊物(CLSCI)他发数数量2014年度位居全国法学类院(系、校)第9位,2015年度位居13位,2016年度位居16位,2017年度位居21位。


从学科建设来看,王健法学院分别于1992年和1998年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华东地区最早获得法学博士点的单位,学科建设起步较早。目前在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1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招收博士研究生。同时,学院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具体来看:(1)“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带头人现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杨海坤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以周永坤教授为带头人的法学理论教研室,是江苏省重点学科,“法理学”为国家精品课程,“法学理论”为省级优秀课程群。(3)拥有“公法研究中心”和“国际能源法研究中心”两个省级研究基地,其中“公法研究中心”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与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研究所合作建有“环境司法理论研究基地”。(4)建有江苏省知识产权(苏州大学) 培训基地,东吴公法与比较法研究所、苏州大学检察发展研究中心等苏州大学校级科研机构。(5)学院内部还设有比较法研究所、英美法研究中心、人权研究中心等十余个院级研究机构。(6)2014年创刊《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8年王健法学院学硕共招生52人,法硕法本128人,法硕非法本92人。学硕中,优势学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招收7人,法学理论招收5人,热门学科民商法学招收11人。(相对应的报名人数分别为547人/992人/1161人/99人/42人/130人,宪行专业报录比7:99,法理专业报录比5:42,民商专业报录比11:130)对于一些热门法学院校,竞争难度相对适中。(具体数据请参考苏州大学研究生院官网)


从就业情况来看,苏州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分布在江苏的占68.28%(其中江苏省内占比最高的为苏州,其次无锡、南京、常州),在上海的占9.78%,在浙江的占5.40%。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苏大毕业生倾向于选择江浙沪地区就业。


因此,对于有志于选择综合性院校进行进一步深造,尤其是从事宪法与行政法学、法学理论研究工作的同学,或期待在江浙沪地区就业的,可以考虑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推荐阅读

保研经验:北航篇|一路拾掇,一路前行

2018年16所法学院校CLSCI论文大盘点

2017,知名法学院校CLSCI论文大盘点

关于考研调剂,我分享的这段经历

自荐信,你会写吗?


投稿邮箱:qmfmbjb@sina.com

主题篇幅体例

青苗学人交流群

长按扫描二维码添加青苗微信号,加入青苗学人交流群,一同交流、分享!


本文责编 ✎ 钱钥

本期编辑 ✎ Be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